"給古代背景小說人物起名字,有兩種風格。

一種比較寫實,比如金庸先生的胡斐、令狐沖、段譽、蕭峰、袁承志——這是典型的“中國古代人確實會給孩子起的名字”。

一種相對寫意,簡直不真實,比如古龍先生的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西門吹雪——好聽,有意境,但真會有人給孩子這么起名字嗎?

當然也不是說,金先生都寫實,古先生都寫意。

古龍先生也有葉開、趙無忌、金九齡這類靠譜現成古名字,金庸先生也有任我行、東方不敗這類寫意的名字——想象一下,東方家長輩怎么叫他?

“不敗,過來!今天作業寫完了沒?”

古代人事實上,是怎么起名的呢?

大略言之,男性起名字,大概是述志或是消災解難。

述志,則薛仁貴、方孝孺、單雄信、錢謙益、賀知章等,無非希望孩子仁義孝順、知書識禮的字眼。

祈福消災,則辛棄疾、毛延壽、李延年等,是希望孩子好好長大。

當然,也有郭德綱班主最愛念叨的王富貴,鄉下百姓真有類似名字:張乃發、李洪順、王富貴,圖個順利。

女性起名,則分時候。比如漢代,有許多以君起名的:卓文君、王昭君,皆是。

之后女子,多用女字偏旁字或王字旁代表玉字,比如婷、玲、琬、瑛、娘、姐。到唐宋后,也有如月、玉、雪、清、英、各色花名或佛教用語的。

但大體上,正常人家,都不太會給孩子起一些過于冶艷、過于香艷、過于閨閣氣、過于飄忽的名字。

就像現在,也不太會有人,“哦,我女兒隨我姓楊,那就叫楊璃殤、楊傷夢,要不然叫楊影琉璃舞雅玥璦雅!”哪怕這做媽的是個超級瑪麗蘇小說愛好者。

您一定不滿意了:不是詩詞界都有些艷名么?男人不也有吳夢窗、史梅溪、周美成?

答:這幾個都是號或字,好比人家起的網名,在網上叫什么夢窗、梅溪,現實生活正經叫吳文英、史達祖、周邦彥,也不花哨啊。

您會問了:女性不是也有柳如是、李香君、董小宛、顧橫波這種名字?

答:這幾位名字艷麗,然而都是教坊樂伎者流,算出臺時的藝名。

松島楓名字挺好聽,但您不會真以為松島楓真名就叫松島楓吧?

正經古小說,該怎么起名呢?

至于名字好聽的其他姑娘,襲人晴雯、司棋侍書、翠縷碧痕、紫鵑鴛鴦、秋紋繡橘,大多是花花鳥鳥植物上找的,論起來很花巧纖雅,但這是丫鬟名字。

名字里慎用過于香艷閨閣的詞句,以免顯得自家是教坊樂伎者流,這是讀過點書的人的常識,到民國,改了舊制,依然如此:

倒未必是歧視藝人,但過于濃艷的名字,自己都看不下去。

甚至連藝人們,也未必就一輩子擔著個艷名。

比如,程硯秋先生原名叫承麟,是個很大氣的名字,一度藝名叫程菊儂,很纖細,后來改叫過艷秋。最后改叫硯秋,就少了濃艷,多了書卷氣。

所以今時今日,許多古代背景小說里,給角色起名字,一味往濃詞艷賦、閨閣辭藻上面找,好聽是好聽了,卻很想當然耳。

結果便是,男角色的名字纖細得像女性,女角色的名字濃艷得像歌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