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抓住這些互聯網公司取名更富有親和力
互聯網世界的品牌與產品,最常見的就是以動物為名字或LOGO:旅游網站中的飛豬、藝龍、螞蜂窩,直播平臺中的斗魚、虎牙、熊貓,電商領域除了天貓,還有分別以狗、獅子、老虎為形象的京東、蘇寧和國美,至于外賣,美團的標識是一只小袋鼠。繼這些動物之后,最近又有了兩個新物種——9月7日,58到家正式更名天鵝到家;9月16日,阿里巴巴打造的全球首個新制造平臺犀牛智造也亮相了,據說這個項目已經保密運行3年。
58到家CEO陳小華解釋改名的原因,是為了迎合“流程再造,服務升級”的全新戰略,新名字讓品牌更有個性與辨識度。之前說到58同城,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租房、找工作、招聘,主營家政、保姆、月嫂等到家服務業務的58到家一直處在其“陰影”之下,缺乏獨立的品牌認知。
這不是58系列第一次改名,2018年,58速運改名為快狗打車。“快狗”品牌內涵的官方解釋是:快速可靠、值得信賴。相似的還有滴滴拼車改名青菜拼車,滴滴網約車公司執行總裁陳熙表示,“青菜”對公眾來說是日常又健康的,代表了拼車普惠大眾、綠色環保的產品定位。
換名字是一個鮮明的徽標,不止意味著品牌的升級,還昭示著公司整體的戰略轉向和業務重組。選擇一個好名字,關乎一個品牌或者產品的生命。而這些新選擇的名字,無論是作為動物的“天鵝”、“犀牛制造”,還是作為植物的“青菜”, 都順應著一直以來互聯網公司起名的潮流:從動植物里面挑。它們是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的簡單名詞,在互聯網的語境里,也能被賦予鮮明的意旨和特征。
除此之外,疊詞也特別流行,尤其是在社交應用領域,QQ、人人網、陌陌、釘釘在各自的領域都正處在或者曾經處在絕對的頭部。從傳播學角度來說,疊詞有易于記憶、特點鮮明的特征,比起用單字組合起來的名稱,在傳播中不易變形,有利于互聯網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但是互聯網品牌和產品起名的偏好,絕不只是為了響亮易于辨識這么簡單,其背后還有更深層的生產邏輯。現在互聯網公司名字的“動物園”、“植物園”并非一日建成,而是融合了整個行業近二十年來的變化。
▲ 繼58速運更名為快狗打車后,58到家近日更名為天鵝到家。圖 / 天鵝到家官方微博
互聯網出現之前,中國老字號公司起名,喜歡用寓意吉祥的形容詞,比如“福”、“瑞”、“祥”。制造業繼承了這一傳統,不過選取的詞更為現代化,也更加指向產品的性能,比如“鋒”、“銳”、“達”。但是從草創期開始,受到國外互聯網先行者們起名風格的影響,互聯網公司的起名之道就與傳統行業走上的不同的道路。
蘋果和谷歌是供國內互聯網創業者們對標的最佳范例,一個是任何人都可以信手拈來的單詞,一個是充滿象征意義的“googol”(意為10的100次冪)的變體。遵循前一種起名路徑的是馬云選取的“阿里巴巴”,他選擇這個詞的理由正是“沒有人不知道阿里巴巴的故事”,而遵循后者的則是來自于“眾里尋她千百度”的“百度”。
兩種思路的共同特點是名字都簡潔易記,表意簡單,但可以承載豐富的品牌內涵和故事。在這一要求的基礎上,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偏好逐漸顯現出來:動物與植物。事實上,中文詞庫里符合以上要求的詞,也集中在動物和植物身上。
至于選什么具體的詞,依據的常常來自于對應的英文內容。1994年,雅虎誕生在美國,其名字的“Yahoo”一詞來自于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中,“Yahoo”是一種粗魯不通世故的怪物,創始人楊致遠和大衛·費羅從這樣的形象中找到了與作為程序員的自己的共通之處,因此選擇了用它來命名開創的搜索引擎服務。
互聯網品牌名稱里出現的第一只動物,就來自于“hoo”的音譯“虎”。雅虎上市的同年,國內催生了搜狐(sohu)。“狐”對應的是雅虎的后綴“hoo”,而“搜”則是搜索這一核心功能的中文表達。
與搜狐的構成類似,天貓的“貓”來自于原身淘寶商城(Taobao Mall)中“Mall”的音譯。但與搜狐不同的是,天貓直接啟用了名字中的“貓”作為其LOGO,讓品牌的整體形象更為簡潔統一。在天貓之后,各個主流電商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動物形象吉祥物作為最主要的品牌形象標識。
天貓的出現奠定了國內互聯網品牌以動物起名的范式。名字和LOGO高度統一,且LOGO是以吉祥物的形式設計的,這樣也實現了品牌形象的具體生動化。資訊網站鳳凰網的形象是真的鳳凰,藝龍的品牌設計里也處處突出龍的元素,斗魚的LOGO,直接就是鯊魚拿著鼠標。
▲ 阿里巴巴“動物園”。圖 / 阿里巴巴官網
植物派的取名潮流則從小米和土豆開始。小米的米(MI)是Mobile Internet的縮寫,雷軍后來為小米這一名字的誕生補充了品牌故事:小米的靈感來自于五位創始人共同喝下的一鍋小米粥。和優酷合并之前的土豆網,土豆兩個字簡單好記。除此之外你還能看到果殼、堅果、美柚、蘑菇街。
等到國內產生了豐沃的孕育互聯網公司的土壤,起名就越來越不受英文或者譯文的約束。品牌的英文名,很多都直接以拼音了事,重點完全放在了選擇中文名稱上。
這一點在把產品命名為植物的互聯網公司尤為明顯。她們命名的理由往往更加無厘頭,因為植物不像動物一樣擁有更多潛在的聯想,看到龍會想到迅猛快速,看到虎會想到威風,而植物往往沒有什么特別的美好寓意。
豆瓣因為創立在豆瓣胡同而得名,豌豆莢的創始者則這樣解釋他的命名:“豌豆莢給人一種清新、向上、令人愉悅的感覺。這樣的幾個形容詞讓我想起小時候在紅白機上玩超級瑪麗時遇到的那種長到藍天之上的藤條——那是一個讓人歡欣鼓舞又充滿希望的事物,遠離世間險惡,而且,你知道,上面往往還有很多金幣。”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只單單取一個名詞作為名字的方法開始不那么奏效。一方面,這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商標和域名只有那么多,簡單響亮的名字早已被注冊。另一方面,高度的競爭使行業出現了更多的品類分化,消費者對于信息獲取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還是只有一個類似“小米”的名字擺在那里,誰知道你是做什么的呢?
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是運用諧音,或者選定核心詞匯,再輔以代表相關行業的詞匯。比如“閑魚”,“閑”既是諧音,也代表了產品出售閑置物品的核心業務。“飛豬”和“途牛”,則是先選定了核心的動物形象豬和牛,再輔以代表出行旅游的“飛”和“途”。
聲明:本站所有文章資源內容,如無特殊說明或標注,均為采集網絡資源。如若本站內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權益,可聯系本站刪除。